《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梵名為Vajracchedika-prajbaparamita-sutra。略稱《金剛般若經》、《金剛經》。「金剛」,礦物名,或說是黃金之一種,《大明三藏法數》云:「金剛者,金中最剛,故云金剛。」其質堅固、銳利,不為一切物所摧破,而能摧毀一切。「般若」,智慧義。「波羅蜜」,到彼岸、事究竟義。般若為大乘道體,為五度眼目,由般若之攝持,萬行始能到達究竟佛果,成為波羅蜜。
本經全一卷,共五千餘字,其內容是藉由佛陀與弟子須菩提之間的問答而闡釋一切法無我之理。又本經經文從「如是我聞」至「果報亦不可思議」為前半,自「尒時須菩提白佛言」至卷終為後半,據歷代學者之研究,其前後經文之語句與文意有顯著之異處。僧肇大師謂前半是說眾生空,後半則說法空。智顗與吉藏大師則謂前半是佛陀為前會眾所說,後半是佛陀為後會眾所說;前半為利根所說,後半為鈍根所說。梁昭明太子則將全經分為三十二分,其主旨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無相布施,無我度生,無住生活,無得而修。」
本經繁簡適中,易於領會,自古講說此經者特多,尤以六祖慧能以來,更受重視。其讀誦者靈驗功德尤著,僧俗間誦持極盛,成為指導我國佛教徒實踐信仰生活之重要經典。由於本經流傳很廣,因而注疏極多,較重要者有無著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論頌》一卷、《論釋》三卷、僧肇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一卷、慧遠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疏》一卷、智顗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疏》一卷、窺基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贊述》二卷、慧能之《金剛般若波羅蜜解義》二卷等。
本經以姚秦鳩摩羅什大師翻譯之版本最為普及。目前世界之印刷物,以《金剛經》之木刻本為最早,卷首有「釋迦說法圖」,篇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原藏於敦煌「千佛洞」,今存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羅什譯本今則收錄於宋版《磧砂大藏經》第五冊、《高麗大藏經》第五冊、清版《乾隆大藏經》第十六冊、《頻伽藏》、日版《卍正藏經》第八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八冊。另外現有西藏譯、蒙古譯、滿州譯、英譯、法譯、德譯及日譯等數種譯本。梵本以義大利孔茲(Conze)出版者為最新版本。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