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重編最新校訂版
編者:張曼濤 教授
出版:龍岡數位文化
出版:最新修訂版 2019年1月
規格:二十五開
內容:全套共101冊,正文100冊,索引暨作者簡介1冊
裝幀:穿線精裝本
兩千年佛教無上智慧之體現,數百名高僧學者思想之精華
中國佛教,自東漢傳入之後,經魏晉南北朝數百年間的傳播與翻譯,至隋唐已成一統天下的文化局面,其思想之盛,人才之多,已無任何一家可以企及,而佛教本身亦因中國之文化土壤,成長得比母體的印度尤蔥翠茂盛,成就了後世傳播世界之多姿多彩。然而自十八世紀以後卻漸漸走向了下坡,自十九世紀中葉,更因清季之腐化,國家之動亂,愈發一蹶不振。尤其在思想之發揮、學術之探討上,更趨沒落。近現代中國人亦對此有所覺悟,各研究者仍在默默進行,繼續發揚,故而,對這一時期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匯總、編纂,意義重大。而今,國際上漸趨興起對中國佛教的研究熱潮,此書所包含的研究成果剛好適應這一需求。
集中展現中國佛教2000來空前的視野
本書收集了近現代以來有關學者專家多達823人的論文1776篇。集中展現了中國佛教近2000年來空前的視野、器度和氣魄,內容涉及面廣,容量大,特別是其中相當一部分文章由佛教名僧、學界泰鬥撰寫,彌足珍貴,是現代佛學研究難得的精品學術叢刊。
本書收集了近現代以來有關學者專家多達823人的論文1776篇。集中展現了中國佛教近2000年來空前的視野、器度和氣魄,內容涉及面廣,容量大,特別是其中相當一部分文章由佛教名僧、學界泰鬥撰寫,彌足珍貴,是現代佛學研究難得的精品學術叢刊。
橫空出世的現代學術立場
本書所收論文用現代學術立場探討佛教,為我們後人揭示了佛教的哲學、佛教的根本研究及其佛學研究的方法。同時闡明了佛教與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關系,表敘了佛教與其他地域或學科發展關系,為進一步了解佛教在歷史上、地理上、思想上以及世界文化史上的發展脈絡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本書所收論文用現代學術立場探討佛教,為我們後人揭示了佛教的哲學、佛教的根本研究及其佛學研究的方法。同時闡明了佛教與中國社會、中國文化的關系,表敘了佛教與其他地域或學科發展關系,為進一步了解佛教在歷史上、地理上、思想上以及世界文化史上的發展脈絡提供了珍貴的素材。
獨特體例 開創全新之式樣
本書共100冊。按禪宗、佛教史、唯識、華嚴、三論、天台、凈土、密宗、律宗、印度佛教排列十輯,每輯並非只屬一個主題,如第一輯,以禪宗為主,自第五冊開始,有佛教史論集,有玄奘大師研究,有佛教經濟研究等,但原則上以某一專題較多者為主,但從整體上來看,仍可以看出各個主題。且就分類而言,此一百冊,已足可包括佛教問題的所有內容。即便日後有新的資料出現,也必涵攝於本書的分類之中,只需按冊予以增訂即可。這一編排體例乃本書首創,為後來圖書的編排又提供了一種新穎而實用的範例。
本書共100冊。按禪宗、佛教史、唯識、華嚴、三論、天台、凈土、密宗、律宗、印度佛教排列十輯,每輯並非只屬一個主題,如第一輯,以禪宗為主,自第五冊開始,有佛教史論集,有玄奘大師研究,有佛教經濟研究等,但原則上以某一專題較多者為主,但從整體上來看,仍可以看出各個主題。且就分類而言,此一百冊,已足可包括佛教問題的所有內容。即便日後有新的資料出現,也必涵攝於本書的分類之中,只需按冊予以增訂即可。這一編排體例乃本書首創,為後來圖書的編排又提供了一種新穎而實用的範例。
總主編簡介
張曼濤(1933~1981)湖南耒陽人。一度出家。早年研學於南岳佛學院及香港光夏書院。196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京都大谷大學大學院,修畢博士課程。1969年回國,執教於中國文化學院。後出任該校佛學研究所所長,並主持華岡佛學學報之編輯及出版事宜。該學報為台灣大專院校中最早出現之佛學研究專刊。1973年再赴日本研究,並在東京創辦天聲雜志。1978年在台北創辦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張氏青年即負文名,時以青松、澹思之名發表文章於各佛教刊物。著述除發表於各刊物外,有佛教思想文集、涅槃思想研究、魏晉新學與佛教思想等文。1981年病逝於日本,世壽49。
張曼濤(1933~1981)湖南耒陽人。一度出家。早年研學於南岳佛學院及香港光夏書院。196年赴日本留學,就讀於京都大谷大學大學院,修畢博士課程。1969年回國,執教於中國文化學院。後出任該校佛學研究所所長,並主持華岡佛學學報之編輯及出版事宜。該學報為台灣大專院校中最早出現之佛學研究專刊。1973年再赴日本研究,並在東京創辦天聲雜志。1978年在台北創辦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張氏青年即負文名,時以青松、澹思之名發表文章於各佛教刊物。著述除發表於各刊物外,有佛教思想文集、涅槃思想研究、魏晉新學與佛教思想等文。1981年病逝於日本,世壽49。
套書內容
第一冊‧六祖壇經研究論集
第二冊‧禪學論文集(一)
第三冊‧禪學論文集(二)
第四冊‧禪宗史實考辨
第五冊‧禪宗典籍研究
第六冊‧禪宗思想與歷史
第七冊‧華嚴學概論
第八冊‧華嚴思想論集
第九冊‧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
第十冊‧華嚴典籍研究
第十一冊‧天台學概論
第十二冊‧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
第十三冊‧天台思想論集
第十四冊‧天台典籍研究
第十五冊‧淨土概論
第十六冊‧淨土宗史與宗師
第十七冊‧淨土思想論集(一)
第十八冊 ‧淨土思想論集(二)
第十九冊‧淨土典籍研究
第二十冊‧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
第二十一冊‧唯識學概論
第二十二冊‧唯識學的發展與傳承
第二十三冊‧唯識思想論集(一)
第二十四冊‧唯識思想論集(二)
第二十五冊‧唯識思想今論
第二十六冊‧唯識問題研究
第二十七冊‧唯識典籍研究(一)
第二十八冊‧唯識典籍研究(二)
第二十九冊‧唯識思想論集
第三十冊‧唯識學的論師與論典
第三十一冊‧密宗概論
第三十二冊‧ 密宗教史
第三十三冊‧密宗思想論集
第三十四冊‧密宗儀軌與圖式
第三十五冊‧西藏佛教(一)概述
第三十六冊‧西藏佛教(二)歷史
第三十七冊‧西藏佛教教義論集(一)
第三十八冊‧西藏佛教教義論集(二)
第三十九冊‧俱舍論研究(上)
第四十冊‧俱舍論研究(下)
第四十一冊‧三論宗之發展及其思想
第四十二冊‧三論典籍研究
第四十三冊‧律宗概述及其成立與發展
第四十四冊‧律宗思想論集
第四十五冊‧漢魏兩晉南北朝篇(上)
第四十六冊‧漢魏兩晉南北朝篇(下)
第四十七冊‧宋遼金元篇(上)
第四十八冊‧宋遼金元篇(下)
第四十九冊 ‧隋唐五代篇
第五十冊‧明清佛教史篇
第五十一冊 ‧玄奘大師研究(上)
第五十二冊‧玄奘大師研究(下)
第五十三冊‧大藏經研究彙編(上)
第五十四冊‧大藏經研究彙編(下)
第五十五冊 ‧般若思想研究
第五十六冊‧中觀思想論集
第五十七冊‧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一)
第五十八冊‧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二)
第五十九冊 ‧佛教經濟研究論集
第六十冊‧四十二章經與牟子理惑論考辨
第六十一冊‧佛教與中國文化
第六十二冊‧佛教與中國文學
第六十三冊‧佛教藝術論集
第六十四冊‧佛教邏輯與辯證法
第六十五冊‧中國佛教的特質與宗派
第六十六冊‧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
第六十七冊 ‧佛教哲學思想論集(一)
第六十八冊‧佛教哲學思想論集(二)
第六十九冊‧佛典翻譯史論
第七十冊‧中國佛教通史論述
第七十一冊‧佛教目錄學術要
第七十二冊 ‧佛學研究方法
第七十三冊‧佛教邏輯之發展
第七十四冊‧佛教人物史話
第七十五冊‧中國佛教史學史論集
第七十六冊‧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第七十七冊‧佛典譯述與著錄考略
第七十八冊‧佛教與政治
第七十九冊‧佛教與人生
第八十冊‧佛教與科學、哲學
第八十一冊‧佛教各宗比較研究
第八十二冊‧漢藏佛教關係研究
第八十三冊 ‧西域佛教研究
第八十四冊‧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第八十五冊‧日韓佛教研究
第八十六冊‧東南亞佛教研究
第八十七冊‧歐美佛教之發展
第八十八冊 ‧現代世界的佛教學
第八十九冊‧民國佛教篇
第九十冊 ‧臺灣佛教篇
第九十一冊‧佛教與中國思想及社會
第九十二冊‧經典研究論集
第九十三冊‧印度佛教概述
第九十四冊‧印度佛教史論
第九十五冊‧原始佛教研究
第九十六冊‧部派佛教與阿毘達摩
第九十七冊 ‧佛滅紀年論考
第九十八冊‧大乘佛教之發展
第九十九冊‧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第一百冊‧佛教文史雜考
第一零一冊‧索引暨作者簡介
第二冊‧禪學論文集(一)
第三冊‧禪學論文集(二)
第四冊‧禪宗史實考辨
第五冊‧禪宗典籍研究
第六冊‧禪宗思想與歷史
第七冊‧華嚴學概論
第八冊‧華嚴思想論集
第九冊‧華嚴宗之判教及其發展
第十冊‧華嚴典籍研究
第十一冊‧天台學概論
第十二冊‧天台宗之判教與發展
第十三冊‧天台思想論集
第十四冊‧天台典籍研究
第十五冊‧淨土概論
第十六冊‧淨土宗史與宗師
第十七冊‧淨土思想論集(一)
第十八冊 ‧淨土思想論集(二)
第十九冊‧淨土典籍研究
第二十冊‧彌勒淨土與菩薩行研究
第二十一冊‧唯識學概論
第二十二冊‧唯識學的發展與傳承
第二十三冊‧唯識思想論集(一)
第二十四冊‧唯識思想論集(二)
第二十五冊‧唯識思想今論
第二十六冊‧唯識問題研究
第二十七冊‧唯識典籍研究(一)
第二十八冊‧唯識典籍研究(二)
第二十九冊‧唯識思想論集
第三十冊‧唯識學的論師與論典
第三十一冊‧密宗概論
第三十二冊‧ 密宗教史
第三十三冊‧密宗思想論集
第三十四冊‧密宗儀軌與圖式
第三十五冊‧西藏佛教(一)概述
第三十六冊‧西藏佛教(二)歷史
第三十七冊‧西藏佛教教義論集(一)
第三十八冊‧西藏佛教教義論集(二)
第三十九冊‧俱舍論研究(上)
第四十冊‧俱舍論研究(下)
第四十一冊‧三論宗之發展及其思想
第四十二冊‧三論典籍研究
第四十三冊‧律宗概述及其成立與發展
第四十四冊‧律宗思想論集
第四十五冊‧漢魏兩晉南北朝篇(上)
第四十六冊‧漢魏兩晉南北朝篇(下)
第四十七冊‧宋遼金元篇(上)
第四十八冊‧宋遼金元篇(下)
第四十九冊 ‧隋唐五代篇
第五十冊‧明清佛教史篇
第五十一冊 ‧玄奘大師研究(上)
第五十二冊‧玄奘大師研究(下)
第五十三冊‧大藏經研究彙編(上)
第五十四冊‧大藏經研究彙編(下)
第五十五冊 ‧般若思想研究
第五十六冊‧中觀思想論集
第五十七冊‧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一)
第五十八冊‧佛教根本問題研究(二)
第五十九冊 ‧佛教經濟研究論集
第六十冊‧四十二章經與牟子理惑論考辨
第六十一冊‧佛教與中國文化
第六十二冊‧佛教與中國文學
第六十三冊‧佛教藝術論集
第六十四冊‧佛教邏輯與辯證法
第六十五冊‧中國佛教的特質與宗派
第六十六冊‧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
第六十七冊 ‧佛教哲學思想論集(一)
第六十八冊‧佛教哲學思想論集(二)
第六十九冊‧佛典翻譯史論
第七十冊‧中國佛教通史論述
第七十一冊‧佛教目錄學術要
第七十二冊 ‧佛學研究方法
第七十三冊‧佛教邏輯之發展
第七十四冊‧佛教人物史話
第七十五冊‧中國佛教史學史論集
第七十六冊‧中國佛教寺塔史志
第七十七冊‧佛典譯述與著錄考略
第七十八冊‧佛教與政治
第七十九冊‧佛教與人生
第八十冊‧佛教與科學、哲學
第八十一冊‧佛教各宗比較研究
第八十二冊‧漢藏佛教關係研究
第八十三冊 ‧西域佛教研究
第八十四冊‧中日佛教關係研究
第八十五冊‧日韓佛教研究
第八十六冊‧東南亞佛教研究
第八十七冊‧歐美佛教之發展
第八十八冊 ‧現代世界的佛教學
第八十九冊‧民國佛教篇
第九十冊 ‧臺灣佛教篇
第九十一冊‧佛教與中國思想及社會
第九十二冊‧經典研究論集
第九十三冊‧印度佛教概述
第九十四冊‧印度佛教史論
第九十五冊‧原始佛教研究
第九十六冊‧部派佛教與阿毘達摩
第九十七冊 ‧佛滅紀年論考
第九十八冊‧大乘佛教之發展
第九十九冊‧大乘佛教的問題研究
第一百冊‧佛教文史雜考
第一零一冊‧索引暨作者簡介
發佈留言
很抱歉,必須登入網站才能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