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Pad_03

 

章節簡介

藏傳佛教法典中,以清康熙八年(西元1669年)清宮內府寫造《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最受矚目。內容包括秘密部、般若部、寶積部、華嚴部、諸經部及戒律部等六大部,一百零八函,共蒐羅經典一千零五十七種,總集釋迦牟尼一生所言〈教法〉和所制〈律典〉之藏文譯本,為《藏文大藏經》中的《甘珠爾》部。之所以稱為《內府泥金藏文寫本龍藏經》,是根據清《秘殿珠林初編》卷二十四所記:「太皇太后(孝莊)欽命修造,鑲崁珠寶、磁青箋、泥金書、西域字《龍藏經》一部,共一百八本,內有釋迦牟尼佛口授口傳諸經」這四十四字典出《龍藏經》的特色。

就經典不同的內容,依次編成

1. 秘密部(24函)

2. 般若部(24函)

3. 寶積部(6函)

4. 華嚴部(6函)

5. 諸經部(32函)

6. 戒律部(16函)
 

秘密部

二十四函七百三十一種。主要收錄本續、陀羅尼等屬於密教的經典,整個部數約占《龍藏經》的百分七十,是六部中經典數量最多的一部,由此也可以彰顯藏傳佛教的特色。這些經典按其內容、修行的次第以及翻譯的先後,再細分為無上瑜伽密、瑜伽密、修密、行密以及舊譯密續,其主要的經典有《最勝本初佛所出吉祥時輪本續王》、《吉祥金剛空行大本續王》、《大毗盧遮那現等覺神變加持方廣經自在王法輪》、《聖上妙金光明最勝經王大乘經》等。

1-4-1-1

 1-4-1-2


般若部

共二十四函三十種。本部收錄有關「般若波羅蜜多」理論和實踐經典,「般若波羅蜜多」義為「無上的智慧」或「究竟的智慧」,它是大乘佛教最根本的思想,闡揚「緣起性空」的教理,即世間的一切現象均是因緣合和,並沒有永恆不變的實體,如能了悟,便可無所執著,斷除煩惱,而獲得解脫。主要的經典有《十萬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二萬五千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聖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大乘經》等。

1-4-2-1

1-4-2-2


寶積部

共六函一種。寶積類經典的匯編,全書泛論大乘佛教的各種主要法門,如淨土信仰、般若性空之理、密教教義、如來藏等,於闡釋中復有所發展,尤其是提倡破除「空」「有」二邊的「中道正觀」思想,因所述均是大乘深妙之法,故謂之「寶」,將無量法門全攝其中,謂之「積」,合之為「法寶之集積」。本經全稱《聖大寶積法門十萬品》,包含《說三律儀大乘經》、《聖說修習無邊法門大乘經》、《聖不動如來莊嚴大乘經》、《聖護國所問大乘經》等四十九部經典,內容與漢譯《大寶積經》略同。

1-4-3-1

1-4-3-2


華嚴部

共六函一種。本經全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又名《耳嚴經》,八世紀中葉,由印度論師吉納彌特羅、甦任達羅菩提和藏族譯師耶謝碟共同譯出,共一三○卷四十五品,前四十四品相當於漢譯八十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前三十八品,第四十五品相當於第三十九品〈入法界品〉,而比漢譯本多出第二品〈如來耳嚴品〉及第三十二品〈普賢菩薩所說品〉。內容主要在開顯毗盧遮那佛與一切聖道菩薩不可思議的事業、剎土、眷屬和世界莊嚴,並闡述「事法界」、「理法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的思想。

1-4-4-1

1-4-4-2


諸經部

共三十二函二六八種。主要彙集不屬於上述各部的大小乘經典,全部卷帙的份量幾占《甘珠爾》的三分之一,是六部中內容最龐大的一部。有宣揚唯識思想的《聖解深密大乘經》,講說彌陀淨土的《聖極樂世界莊嚴大乘經》,闡述三乘歸一的《妙法白蓮華經》,介紹賢劫千佛的《聖賢劫大聖經》,顯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聖大般涅槃經》,演說十善業、六趣和觀身不淨法門的《聖正法念住經》,以及以故事宣說因果報應、善惡賢愚的《賢愚經》等等。

1-4-5-1

1-4-5-2


戒律部

共十六函二十六種。戒律是佛弟子的行為規範和僧團日常生活及行事的綱紀,在佛教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佛陀臨涅槃時曾以「以戒為師」告誡諸弟子,而不論小乘的「戒、定、慧」修行法門,或是大乘六度中的「持戒波羅蜜多」,都強調戒律的重要,在佛典結集中被獨立成「律藏」,與「經藏」、「論藏」,共同構成《大藏經》的「三藏」。本部主要輯錄有關解說戒律的經典,如《毘奈耶事》、《別解脫經》、《律分別》、《比丘尼別解脫經》等。 (本文轉載故宮月刊No335)

1-4-6-1

1-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