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之美
一、《龍藏經》是藏傳佛教三寶之一的「法寶」,是唯一存世製作於十七世紀中葉的一部泥金寫本藏文甘珠爾(*甘珠爾即釋迦牟尼佛語錄)。
二、書寫經文所需的黃金估約5,000兩。除了抄寫之外,還需要木工、織工、金工、造紙工、書手、裱工、染色工等的精雕細琢。
三、共一百零八函,五萬多葉經文,泥金成色飽滿,藏文書體端正,筆觸細緻工整,造像華麗莊嚴,裝幀考究精美,極富皇家氣派。
四、每函經書皆有四片護經板保護,其內護經板鑲有東珠、珊瑚、綠松石、瑪瑙各類珠寶,每函133顆,全藏共14364顆。
五、每函的內外護經板皆彩繪諸佛神像共756尊、鑲嵌14各色珠寶,網羅藏傳佛教各類神祇尊像,內容涵蓋藏傳佛教諸佛、菩薩、護法、祖師、聲聞羅漢五大部類的尊神聖像,筆畫遒勁,設色明麗,造型奇特,唯妙唯肖,是清初宮廷繪畫的上乘之作,也是藏傳佛教眾神譜錄的大全。
六、值得一提的是,經板上所附的佛菩薩圖像共有756尊,完全依照《造像量度經》之規定描繪,畫工細緻神情維肖,網羅藏傳佛教各類神奇的尊像,可作為藏傳佛教義理或藝術研究的範本,以及研究清初宮廷繪畫的最好材料,可謂清朝製作工藝的經典。
圖說:
(圖一)
圖說:內上護經板封面
(圖二)
內護經板尺寸縱33公分,橫87.5公分,高3公分
1 內上護經板封面四週邊欄繪有十條戲珠的金龍
2 邊欄內有八瓣蓮花圖案
3 及三個具有極大神聖意義與力量的「朗久旺丹」圖案,意思是「十相自在」。在藏傳佛教的塔門、壁畫、經書封面、寺院外壁等到處都裝飾有此圖案、也有繡成小方塊織品佩在身上,以求吉祥如意。經板側邊標寫著觀自在菩薩六字明咒、三字明咒及其種子字。
圖說:內下護經板背面
(圖三)
1 內下護經板背面,則與內上護經板背面不同,邊欄為番蓮,中間有三組交杵金剛,或名羯磨金剛圖案,象徵能摧滅煩惱的菩提心,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的道具,有單股、三股、五股等之分,此羯磨金剛係以三股金剛杵交叉組合成十字形,表徵諸佛本具的智慧。
2 經板四個側邊則繪有覆瓣蓮花的圖案。
圖說:內上護經板背面
(圖四)
1 經板內面上下邊欄,也以纏枝蓮紋帶出兩組對稱八吉祥圖案,其中有代表「聲」的一對鐃鈸,代表「香」兩個盈滿香料的海螺及正燃燒著香的三足香爐。其餘為何物代考。
2 左右兩側繪纏枝蓮紋帶出兩組對稱跌坐在蓮座上的五妙欲吉祥圖案。 這組「五妙欲」是以圓鏡代表圓鏡「色」、琵琶代表「聲」、盈滿香料的海螺代表「香」、一盤新鮮水果代表「味」、一方絲綢代表「觸」,五種令人觀感愉悅的物件,象徵獲得圓滿的喜悅,也用作供奉菩薩與大德高僧。
3 在經簾之下的經板底部,有銅胎鎏金雕成珠幔的半滿纓珞和左右兩座龕門其上鑲嵌東珠、珊瑚、綠松石、瑪瑙等七十五顆天然珠寶,與金色相襯托,倍顯富麗堂皇。
4 瓔珞之下為黑色平板,其上浮雕三行金字,首行蘭扎體梵文,次行梵文轉寫字,三行藏文,在蘭扎體筆劃上,又刻上花紋及藏文字母,精巧細膩,莊嚴典雅。首二行意為「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末行意為 「禮敬三寶」,整個意思是頂禮皈依佛法僧三寶。左右龕門內,則分別彩繪佛菩薩等尊像各一尊
圖說:內下護經板內面
(圖五)
下塊護經板的構造與上護經板構造相似,五色經簾下為五座龕門,各置一尊像龕門上鑲嵌珠寶五十八顆。每一函鑲嵌有133顆。整個龍藏經,總共使用了14364顆寶石。 108函的《龍藏經》,內上下護經板加起來有216塊,彩繪的諸佛菩薩護法造像共756尊,數量非常龐大,創造出了不可限量的藝術價值。